临沂社科界
编者按
临沂,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孕育了灿烂的地域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情怀。为全面展示临沂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社科联、临沂市网信办、沂蒙文化学会共同组织开展了“临沂文化符号”评选活动。活动历经网络与报纸投票专家、评选等环节,最终确定了“100项最能代表临沂的文化符号”,并编辑成《临沂文化符号》一书。
本书不仅系统梳理了临沂的文化精华,还通过“相关链接”与交通提示等细节,增强了知识性与实用性。 从地理、历史到红色文化,从非遗、遗存到特产,书中内容丰富,是了解临沂文化的绝佳读物。
今日起,我们将以专栏形式,陆续在公众号上分享《临沂文化符号》的精彩内容,带您深入了解这些独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背后的故事。若您对书中内容有任何建议或补充,欢迎留言交流,让我们共同见证临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沂蒙精神的“魂”“源”“流”
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了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就是沂蒙精神的“魂”,是她能够列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谱系”并且成为其中一个鲜明具体“坐标”的根本原因所在。
展开剩余75%沂蒙精神作为红色文化,主要有三个源头:一是临沂独特地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二是革命文化,是随着共产主义在沂蒙的传播、共产党八路军进入沂蒙发展壮大,使得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得到传承;三是党领导沂蒙人民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培育起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沂蒙精神的“源”。
沂蒙精神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与特质,最突出的就是:实践性,来源于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的实践,并指导实践;终极性,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真正贯彻落实的体现,是以“为人民靠人民以人民为中心”赢得人民“听党话跟党走铁心向党”;开放性,沂蒙精神具有开放包容的理论品格,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从战火硝烟中诞生的沂蒙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使得沂蒙精神源源不断、“流长”于世——在党的领导下,临沂人民面对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不怕困难,不畏艰辛,甩开过去推支前小车、抬支前担架的肩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战天斗地、重整山河,“两个肩膀一把锨,敢叫日月换新颜”,再次涌现出毛主席亲笔批示的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一大批重大先进典型,临沂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一度成为闻名全国的农业先进地区,被誉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愚公”。改革开放以来,临沂人民发扬开拓奋进、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在沂蒙大地打响了另一场“翻身战”——脱贫攻坚,90年代中期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涌现出罗庄镇、九间棚、沈泉庄等一大批新的时代典型,临沂成为全国革命老区中跨越发展的一面旗帜,彰显了沂蒙精神的巨大威力。这是沂蒙精神的“流”。
一个伟大的日子
2013年11月25日,对一千多万沂蒙人们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临沂。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他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参观了沂蒙革命纪念馆,亲切接见了先模人物代表,考察了临沂的商贸物流,看望了当年的“老支前”,并就弘扬沂蒙精神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
习近平说,“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他指出,“这次来沂蒙就是看望老区人民,重温沂蒙精神。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 在听取山东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他还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为我们从新的高度,用新的视角,以新的理念重新审视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抓好党的建设,重塑新时代水乳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指明了努力方向。
沂蒙精神已经跨入进一步发扬光大的新时代。
知识小贴士:
党和国家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区别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领导人民铸造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由一个个鲜明具体的“坐标”结点成线,形成“精神谱系”:在革命时期,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
沂蒙精神晋京展
2005年8月,由中宣部统一组织,山东省委、省政府主办的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晋京展感动京城、轰动中国,在全国刮起一股强劲红色沂蒙旋风,是沂蒙精神的一次全景式展示和全面弘扬。
发布于:山东省专业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